“父母一个人在家,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?”
(相关资料图)
“子女定居国外,联系不上怎么办?”
……
随着社会老龄化逐步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,把目光放到了老了以后的生活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。以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,成为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一把“钥匙”。
今天(3月24日),杭州市“安居守护”数字应用启动会暨智慧养老服务推介展在滨江区召开,“呼吸睡眠仪、老年人智能手表、机器人护理床……”来自不同城市的20多家养老服务商齐聚展会,集中展示智慧养老产品与技术服务,涵盖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亮点纷呈。
24小时全天候守护
5000户独居老人免费装
今年杭州市政府将“银龄关爱”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,其中包括免费为5000户独居老人安装守护套件。
通过“门磁感应、红外监测、主动呼叫”等“三件套”设备,监测数据异常和主动求助信息会第一时间反馈至后台,由指挥中心及时提醒家属,或协调社区、物业、服务组织等跟进处置。
截至3月中旬,守护套件及配套服务进入滨江区498户老人家中,平台累计发出预警1227次,回访处置率100%。
据介绍,监测和预警主要是通过系统自动运行。除“主动呼叫”设备通常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手动触发外,老年人无需进行其他操作,方便又省心。同时,这些设备不具备录音、录像功能,不会触及居民隐私。政府保障范围以外的老年人,也可以按照自愿原则,自主购买服务。
此外,“安居守护”市级数字应用还不断加强多跨协同,探索打通水、电、气等多部门数据通道,连接电信反诈等业务通道,建立了多种算法模型,运用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手段,强化老年人居家风险防范能力。前不久,平台就发现拱墅区和睦街道70多岁独居老人周阿姨长时间没有用水,社区工作人员就赶紧会上门查看并联系她的紧急联系人。原来老人是和家人出去旅游了,虚惊一场。
如果说智能设备和监测数据是智慧养老的“神经元”,那各方社会力量的加入为智慧养老大脑提供了更多“手脚”。
活动现场由杭州养老事业促进会发起成立“守护联盟”“爱心联盟”,这些成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养老服务商、系统运营商,也有社区、物业代表,打造了“线上+线下”的服务闭环链条。
汇集温暖、有力的爱心
杭州市养老服务“爱心卡”项目发布
启动会上,市民政局正式对外发布杭州市养老服务“爱心卡”项目,并发布了杭州养老服务爱心卡标识。
爱心卡标识设计结合党建、钱塘江和关爱老年人的元素,由不同颜色江水汇集成温暖、有力的爱心,传达了党和政府、集体、社会组织、家庭等多方力量合而为一,共同托起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含义。
坚持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市场推动”,杭州爱心卡结合原有的养老电子津贴制度,通过财政投一点、集体担一点、社会捐一点、家庭出一点的模式,拓宽了养老服务资金的来源和使用通道,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、更便捷和更丰富的养老服务保障。
据悉,“爱心卡”以具有本地户籍并居住在杭州市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为服务对象,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(企业)为服务主体,重点保障低保、低边家庭、支出型贫困基本生活救助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重度、中度失能失智的老年人。服务项目上,以“重阳分+爱心分+爱心券”的形式,用于老年人购买助急、助洁、助餐、助医、助浴、助行等八大类53项服务,推出个性化慈善项目,为老年人提供智慧、便捷、专业、多元的养老服务。
今年,杭州市以现代社区建设为契机,积极推进浙江省“爱心卡”试点工作,出台工作方案,并在拱墅区率先试点落地。截至2月底,拱墅区试点除财政资金投入外,集体、社会、家庭累计投入资金789.54万元,65家养老服务机构累计服务老年人53.8万人次,服务满意率好评率97.68%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